close

 

根據Cheers雜誌164期報導,全球1700CEO一致認為,很快的!社群媒體將取代傳統媒體,成為與客戶接觸最熱門的方式。

 

今年2月,臉書也公布了驚人的用戶數字,在台灣,每月活躍用戶數高達 1,500 萬人。LINE在台灣的用戶人數也正式超過1700萬人。商家如何在簡單的發文、po照片中吸引目光,已經不再只是經營事業的大事,更是提升業績與效率的最佳工具。

 
 

2

  (原文刊載於Cheers快樂工作人雜誌第164)

 

 

一天中,你要瀏覽幾次 Facebook、按多少個讚、貼出多少文章,或和別人 LINE 一下?愈來愈多人對這問題的直覺反應都是:「很多。」若是進一步再問「很多」是「有多多」?恐怕很多人的共同答案都是:「實在難以計算,跟說話差不多了。」「跟說話差不多」,沒錯,正是這樣的使用模式,讓一股「指尖下的溝通浪潮」正快速翻轉人們生活與工作的型態。

 

以知名飲食旅遊作家、「Yilan 美食生活玩家」網站創辦人葉怡蘭來說,她經常在 Facebook 上分享美食與旅遊心得,乍看之下,似乎遊山玩水、品嘗佳餚就是她的生活。然而,很多人不知道,她還是實體商店「PEKOE 食品雜貨舖」及自由心向創意出版公司的負責人,底下有 16 位員工,出版 5 本雜誌,本身既是自由工作者,也是企業管理者,工作其實非常忙碌。

 

不過,葉怡蘭一週卻只進辦公室一天,多數時間只要沒有出外旅行,幾乎都待在家裡。

 

每早醒來,她的第一個動作是先打開電腦,放上咖啡壺,然後才去刷牙洗臉。用過早餐,連上網路,正式展開一天工作時,陪伴她的,是 5 個社群網路介面:Facebook、噗浪(Plurk)、個微博外加 Google+

 

她在 Facebook 上發文,興緻一來會貼出三餐照片,和網友分享。上午 10 點左右,她上 Skype 和員工開會,再撥空上微博與中國網友互動。電腦上幾乎總是同時出現 3 個視窗,所有事情都透過指尖搞定。

 

本來,葉怡蘭在工作上的角色只是「作家」,現在她卻像多出好幾隻手臂,身兼數職,多工效率驚人。「很多人羨慕我在家工作,但真相是,我忙到連交通往返的時間都沒有,在家工作是最快的方式。」葉怡蘭接著道:「只要網路不斷掉。」三年級 CEO 也是重度使用者,公私一指「敲定」葉怡蘭是特例嗎?當然不。不分世代、不限領域,類似的效應幾乎發生在每個人身上。

 

「我是 LINE  heavy user(重度使用者),」66 歲的全聯福利中心總裁徐重仁笑著這樣形容自己。平常巡店時,只要在現場看到商品配置需要調整,或是某個場景有參考必要,他總會隨時拍下來,即時 LINE 給其他同事參考。至於日常生活中,徐重仁滑手機、平板電腦的流暢度,可一點都不輸給年輕人。

 

麥實創投董事長方國健打開手機,則是滿滿一長串從公司到私人的 LINE 群組。從開會到假日出遊,全靠它們「敲定」。他笑著說,這樣溝通效率高多了,過去還得一一發 email,現在直接在上面貼訊息,馬上全員到位。當然,針對不同區域,工具也不同,需要和對岸聯繫時,他就改用 WeChat

 

旗下員工超過千人,富士達保經董事長廖學茂更是善用即時通訊的管理高手。除了直接用 LINE 跟管理團隊討論公事,身兼朝陽科技大學講師的他十分「與時俱進」,因為學生可以用 LINE 直接跟他請假。廖學茂半開玩笑說,學運期間有學生想去現場,他還會建議對方,去了之後要不要打個卡?

 

今年 2 月,Facebook 公布最新的用戶數字。在台灣,每月活躍用戶數高達 1,500 萬人,滲透率 65%,高居全球之冠。其中,每天登入的使用者有 1,100 萬人,而 850 萬人是透過行動裝置登入。另外,LINE  1 月也公布,台灣用戶數已超過 1,700 萬,居全球第 5 名(前 4 名分別為日本、泰國、印尼、印度)。

 

透過《Cheers》雜誌進行的「2014 年新職場溝通術大調查」,再次印證這股趨勢。當問到「平常最常使用的溝通方式」時,即時通訊軟體佔了 72.8%,打電話(11.1%)、email4.1%)與簡訊(1.4%)加起來還沒有它多。而 81.1%受訪者會使用即時通訊軟體溝通公事,其中有 23.8%是每天使用,主因除了「可以不受上班時間限制」,其次就是「覺得比講電話、發信件更方便」。

 

不管從微觀到鉅觀,還是從個體到總體,各種數據、現象都顯示,社群網站和即時通訊科技的普及,已經深深滲透進台灣人的生活節奏。而它所帶來最直接的影響之一,就是「指尖下的寫」取代「當面開口說」時代重新來臨。

 

指尖溝通 3.0 革命:多對多、收發零時差

如果翻開人類的溝通演進史,指尖溝通的 1.0 版,是以手握筆寫信,再透過郵差傳達。雖然能克服無法見面的障礙,但是往往曠日廢時。至於 2.0 版,則進化到以 email 寄送。速度雖快,但收件人仍然不見得可以馬上看到或立即回覆。

 

然而,透過即時通訊軟體,搭配如今已人手一機的行動裝置,3.0 版的指尖溝通,不但對象從「一對一」倍數擴展到「多對多」,收發兩端間也幾乎可以毫無時差。談起事情,有時甚至比面對面溝通或打電話的效率更高、速度更快。

 

全球化競爭下對「快」與「多工」的要求,無庸置疑,助長了這波指尖溝通潮流的力道。當傳統制式化又不透明的工作流程,透過群組分享,進度和意見整合都更立即、簡單時,執行力自然發揮得更徹底。對經理人來說,等於瞬間加寬管理的廣度,創造出更多餘裕管理更多部門或業務。

 

而它的作用力不只在 to C(對個人),to B(對企業)更是強大。IBM 去年公布的「全球 CEO 調查報告」即指出,包括 64 國、逾 1,700 位企業 CEO 一致認為,年內,社群媒體將取代大部份傳統媒體,成為面對面之外,企業第二熱門的接觸客戶方式。換言之,如果企業對如何運用它們的理解不夠,競爭力將出現極大的危機。

 

如果只是拿 Facebook 發發美食照片、秀小孩,或用 LINE 聊八卦、發牢騷,這當然不難,連小學生都能輕易上手。不過,若是說到用得好、用得巧,甚至將這些工具成功轉為提升業績、效率的利器,當中的學問可就大了。

 

活用它!省時、省錢、加強連結 

LINE 台灣分公司副總經理陶韻智就見識過當中的威力。他有位朋友是寵物店老闆,擁有 300 家店面,這位友人把 LINE 當成事業經營的「戰情室」,將各分店店長都拉進同一個群組,隨時討論業績與市場動態之外,還在裡面進行物料管理。

 

例如,當他和貓飼料供應商議價,得知一次購買千包以上,就可獲得相當折扣時,第一個動作就是拿起手機,發訊息到群組,詢問各店長需求量,加總起來,馬上知道這張訂單該不該下。「等於馬上可以做出精準的採購決定,大幅節省時間和成本,」陶韻智指出。不同的社群和即時通訊工具,各有不同特性,若能因此設定不同使用策略,效益自然更驚人。

 

以經營人脈來說,獨家代理 Facebook 台灣地區廣告的聖洋科技(cacaFly)執行長邱繼弘分析,Facebook 屬於半公開介面,朋友及朋友的朋友,都看得到自己的動態,人際關係上屬於「弱連結」;LINE 則是「強連結」,通常只有熟識的人,才會進入名單。

 

因此,在 LINE 上面比較適合與好友連繫感情,抒發情緒,Facebook 則是「經營形象」的地方。負責為華碩產品進行網路行銷的 ADIAsus Digital International)總經理,同時也是優達斯(Uitox)台灣分公司總經理的黃文貴就表示,很多人是因為 Uitox 而認識他,而他在 Facebook 上的發言,多少也代表公司形象。因此,他只會在上面分享具知識性或與公司訊息相關的文章,「生活上的(內容)很少講,」黃文貴說。

 

對此有同樣觀察,長期經營部落格、網路口碑行銷的達摩媒體執行長許景泰從另一個角度分析:「貴人比較容易出現在弱連結當中。」碰到困難,向經常往來的朋友開口求助不難,但預期以外的貴人效果,往往是來自「朋友的朋友」這類很少往來的弱連結。只要善於運用,過去得透過好幾次朋友轉介才能串聯的弱連結人脈,如今反而能輕易完成。

 

不管是哪一種,個人在這些數位介面上呈現的形象,往往已比真正初次見面更早建立在別人心中,若沒有正面的數位形象,不可能帶出後面的滾雪球效應,這也讓個人如何營造自己在虛擬空間中的那張「臉」,成為一個新興而重要的課題。

 

另一方面,當溝通的障礙不斷被打破,時間、空間、位階⋯⋯這些有形界限愈發模糊,溝通的世界也愈來愈「平」時,有些新的意識也需要建立,才能在享受它所帶來便利的同時,避開各種副作用。

 

 

了解更多:http://www.qredc.com.tw/

 

blog聯絡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節奏藍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